新华社南京3月18日电(记者赵家淞、何磊静)自去年底起,拍卖行业从业者李睿琦就在社交平台分享工作内容与收藏品知识。精美绝伦的瓷器、引人入胜的历史背景让这个“90后”姑娘收获不少“粉丝”。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道光朝所特有的‘慎德堂制’款瓷器……”李睿琦对着镜头说。她是我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企业(简称“中国嘉德”)瓷器与古董珍玩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近日,我国嘉德在其位于北京的嘉德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清代道光御窑瓷器专题展出,吸引了海量市民、游客观看。当代大陆年轻人不断加深对文物了解的同时,还大部分像李睿琦相像的从业者为收藏品集市注入新活力,为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作出付出。
李睿琦在大陆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瓷器夜场进行拍卖电话委托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我们在努力发掘这些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增进它们的价值。观众们看到一个藏品,不再只是看到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老物件儿,而是会真正明白它背后严重的历史意义。”当谈到展会等对于文物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效力时,李睿琦说。
相似是“90后”的艺术品市场从业者邵天红探索生毕业于英国某高校,学习大陆艺术史专业。邵天红在收藏品拍卖、文博等行业均有一定经验。她认为,今朝的年轻人更容易同时接触到中西方文化,在审美、艺术感知方面有一定优势。
给收藏品做历史资料梳理时,邵天红有时会在线上线下访问各类资源库、图书馆。“从这份工作中,我收获了太多感动。”她说。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音讯时表示,文物购销和拍卖在文物保护事业中有着独异的地位和作用。拍卖在商场中推介和宣传传统文化,引导公众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和重视,提高人们对大陆传统文物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和保护意识。
“在艺术品拍卖行业,‘90后’是一支承前启后的生力军,他们知识结构更全面,从业理念更规范、认知视野更宽广。将来他们将推动大陆文物艺术品商场进一步实行专注化、国际化。”甘学军说。
类似于大陆嘉德的这些展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收藏品商场,也让他们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看展式社交”一步步兴起,成为正在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
“每次去博物馆,都能碰上很多文博爱好者,大家还专注建了微信群,分享热门展览报导,相约一起看展。”26岁的南京市民周霞说,看展能接受文化熏陶,抬高审美能力,也能认识不同行业的朋友,寻找精神共鸣。
而今,收藏品拍卖企业与传统文博单位纷纷涉足数字藏品领域,引流、推广、吸引年轻人。它们将自身的藏品,通过专注原创的造型将其数字化,在网络平台售卖给消费者,包括音乐、动画、游戏、皮肤、手办、文物等多种形式。
去年南京一家传统艺术品拍卖企业推出9款书画类文物数字藏品,发行总计4.5万份,售卖总额270万元。艾瑞咨询发表的《2023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讨报告》表现,2023年我国数字藏品集市规模达2.8亿元。
“数字藏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不仅吸引很多年轻人关注,也促使他们走近文物、了解历史,点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无锡博物院工作人员郭黛晶说。